Search


「我們引以為傲的「民主、自由與人道」就是我們所期望的台灣精神。台灣,是我們出生、成長的家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「我們引以為傲的「民主、自由與人道」就是我們所期望的台灣精神。台灣,是我們出生、成長的家,無論今天它被他人看成是國家、是地區、是島嶼或者其他標籤,最重要的仍舊是我們的認同。
 
別人可以不和我們交朋友,但我們不能忘記自己是誰叫啥。薩爾瓦多與我國斷交是事實,運動場上每一聲對「台灣」的呼喊也是事實。我們無法預料最後國際會如何看待台灣,我們只能把握每一次讓別人認識台灣的機會。
 
同志無祖國,人人有故鄉,所以,我們願意為世界上,特別是亞洲國家所有的同志努力;同樣的,我們也盼望,我們努力得到的榮耀,能歸屬於我們認同的故鄉:台灣。」

令人感動的好文...也謝謝台灣同運會在法國的優秀表現,覺得好驕傲!

〈特稿:台灣的意義〉
今天,中華民國和薩爾瓦多斷交了。身為這塊土地上的一份子,我們難免感到窘迫與遺憾。不過,換一個角度來想,這或許是一個好機會,讓我們重新想想,究竟「台灣」和「中華民國」,對我們來說,有什麼樣的意義?
 
打從一開始,當「台灣同志運動發展協會」加入同志運動聯盟(Federation of Gay Games, 簡稱FGG)時,就選擇了「國家」作會員身份,名字為「台灣」。這是我們的初衷,也是行前記者會面對台灣的民眾時,所許下的承諾。
 
是的,就法理層面來說,我們的「國家」仍被稱為中華民國(Republic of China, R.O.C.)。那麼,為何我們仍堅持稱自己「台灣」?
 
在這個以友誼為基礎的盛會上,我們並不想陷入政治上的論爭。然而,因為台灣的特殊處境,我們仍要勇敢面對這個議題。我們只是很誠實地問自己:當國外友人問:「你們來自哪?」我們會說什麼?我們很自然地想到的,很自然地脫口而出的,就是「Taiwan」。事實上,根據統計,約56%台灣人認同自己是「台灣人」,只有7%台灣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。
 
過去我們已經有太多經驗:Republic of China使外國人困惑;Chinese Taipei則使我們矮化。這也是為何當法國主辦方把我們更名為Chinese Taipei,協會努力斡旋,最後妥協為Taipei的原因——最後,我們雖然在官方名單以城市為名參賽,但也因為在國籍留白,我們得以在會場擁有詮釋空間。
 
所以,只要留心,你會發現:從開幕式的轉播臺,到各項賽事頒獎典禮的現場,所有主持人都稱呼我們為「台灣」。雖然不能盡如己意,但這已經是一條前所未有的路徑,讓「台灣」的名字以更務實的方式,貼近「國家」的層次。
 
而在旗幟的展現上,聯盟的宣言已明確表示,國際同志運動會是一場彰顯平等與尊重的盛會;不論性傾向、性別、種族、宗教、國籍、祖籍、政治信仰⋯⋯等等;而法國身為主辦國,自由、平等、博愛是其國家格言,所彰顯出的人權價值,更和本協會組織參賽的初衷不謀而合。「多元、包容、尊重」為我們協會組隊參賽的三大原則。我們相信,這也是台灣立足世界的基礎。
 
因此,在旗幟上面,採取開放性原則,除了在開幕式上有跟主辦單位協商外,其餘各項賽事的各種旗幟皆可以露出。
 
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圖示在台灣內部存在爭議;但對外,它仍是「台灣」辨識度最高的象徵之一。因此,我們最終仍決定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主調,於開幕時代表台灣隊進場。
 
台灣是國家或非國家,並不是我們在國際運動場上要探究的問題。更精確地說,我們對台灣的認同始終如一;一如某些人對於台灣的否定一樣。我們只想在這場國際盛會上,表達對自身團隊主體性的認同,展現我們引以為傲的一切。
 
我們引以為傲的「民主、自由與人道」就是我們所期望的台灣精神。台灣,是我們出生、成長的家,無論今天它被他人看成是國家、是地區、是島嶼或者其他標籤,最重要的仍舊是我們的認同。
 
別人可以不和我們交朋友,但我們不能忘記自己是誰叫啥。薩爾瓦多與我國斷交是事實,運動場上每一聲對「台灣」的呼喊也是事實。我們無法預料最後國際會如何看待台灣,我們只能把握每一次讓別人認識台灣的機會。
 
同志無祖國,人人有故鄉,所以,我們願意為世界上,特別是亞洲國家所有的同志努力;同樣的,我們也盼望,我們努力得到的榮耀,能歸屬於我們認同的故鄉:台灣。
 
索馬利蘭共和國沒有邦交國,科索沃擁有上百邦交國卻仍舊無法進入聯合國。然而這些土地上的人民,仍然努力地生活著。我們相信,台灣人民的團結與認同,才是使我們立足的根本。希望每一位讀到這裡的你,明天仍舊保有奮鬥的目標。這才是最重要的事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Bonjour, 我是Shiuan (宣) 這裡分享一些因學習法語才得以相遇的故事。偶爾也寫
View all posts